新兴能源产业领航者 | /EN

iNews

能源之光:迈向“3060碳达峰碳中和”:与武汉一起森呼吸

iNews 2022-05-26 16:41:00



武汉新能源研究院,已在创新奔跑中,步入第六个年头。


2016年,我们背靠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能源学院等多个优势学科,以成果转化为核心使命,市校共建了武汉新能源研究院。象征新能源之花的马蹄莲大楼,成为了光谷乃至湖北的创新地标。


过去六年,新能源研究院一直围绕两个大的方向性任务不懈探索:清洁能源的规模化利用和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一批重塑未来格局的源头创新,在这里发生;一批高质量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这里崭露头角。


当前的武汉已全面吹响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号角,并启动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东湖科技城,一批大科学装置规划,都与新能源密不可分。可以说,这是一场关于“新能源之都”的角逐,而如何用好新能源力量,共创低碳中国,更是未来城市角逐的主战场。


2022年,我们带着「INEW能见」专栏来了,在这里,每周和你分享我们的创新故事,能见=看见,能源未来。新能源创新发展之路,道阻且长,这是我们的使命,更是新的长征。




迈向“3060碳达峰碳中和”:

与武汉一起森呼吸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武汉现有森林面积179万亩,森林蓄积量816万立方米。


2009-2019年,武汉森林碳储蓄量增加了140余万吨。


“十三五”期间,先后实施“绿满江城”“精准灭荒”“长江两岸造林”等行动,造林绿化20万亩,让长江、汉江“两江四岸”360公里岸线变成了绿色生态长廊;


2021年,武汉首批碳中和林基地揭牌。位于蔡甸区嵩阳山与新洲区将军山碳中和林基地,总面积达1112亩,平均每年可吸收1000吨左右的碳排放量。



截至2020年底,湖北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达1309.3万千瓦,生物质制气和炼油分别达到1.3亿方和1万吨,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接近3100万平方米,建成加氢站7座,新能源技术开发和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从技术应用水平看,全省风机叶片、太阳能边框、电池芯片、组件、三元锂、磷酸铁锂电池等材料及加工技术,生物质热解、联产、地热能应用、直流熔断器、逆变器、能源互联网等系统及核心装备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不断提升的氢燃料电池及整车技术,部分接近国际领先水平。


在创新创业能力上,湖北在新能源领域已建成国家、省部级新能源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研发平台27个,其中国家级重点研发平台5个,省级重点研发平台22个,培育了一批具有国内领先影响力的新能源新型研发机构、产业园区和商业模式创新区。


在国家“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牵引下,中国的能源产业正在发生深刻的跃迁式变革,以新能源为代表的非化石能源开发和利用技术,势必引领能源未来。


2021年5月,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简称“中碳登”)落户湖北武汉,标志着湖北武汉首家全国性要素市场机构成。湖北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3.56亿吨,成交额83.51亿元,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企业373家,企业履约率保持100%,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47万吨。推动碳金融创新,签署1200亿元碳金融授信,在全国率先开展碳资产托管、碳质押贷款、碳现货远期产品、碳众筹及碳保险等业务。


2021年首届华中零碳智慧城市发展论坛上,武汉新能源研究院院长杨凯表示:“围绕国家‘双碳’目标,能源院将完成新型电工器件与储能、先进电磁制造、碳捕获利用与储存、绿色氢能、新型电力系统、固废资源化处理等六大方向的战略布局,以传统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的规模利用为主要领域,致力于新能源技术创新和创业服务,同时围绕“双碳”目标,进一步集聚资源、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城市是‘双碳’目标实现的最大应用场景,智慧城市建设是‘双碳’战略全面展开的强有力抓手。”他说,智慧城市在带来城市治理高效、居民生活便捷的同时,如何实现各种生活场景的节能减排,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武汉新能源研究院的“双碳”2021


6月9日与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合作,开展首期双碳专题培训班



6月24日与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就共建“碳中和产业学院”正式达成合作



7月16日成功承办“3060全国碳市场启动仪式暨首届气候投融资高峰论坛”



7月30日,协办“科创中国”湖北碳达峰碳中科技服务团启动仪式,并被列为“科创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学会企业联合体成员单位。



8月25日,协办“武汉2021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发起成立“武汉碳中和产学研促进会”。



9月16日,成功举办第二期“碳达峰、碳中和”专题培训班。


9月24日,携武汉新能源研究院入驻企业参加“2021首届华中零碳智慧城市发展论坛”。


9月25日,协办“科创中国”·2021中国“双碳”高峰论坛。



10月21日,举办2021年湖北双创活动周第111期光谷青桐汇“碳达峰、碳中和”专场活动。


低碳生活从身边点滴做起:


 每天少用一度电,就可以减少960g左右二氧化碳的排放;


 不使用打印机时,将其断电,每台打印机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9.6千克;


 调低电脑屏幕亮度,每台电脑,每年可减排29千克二氧化碳


种树是“碳中和”的一种方式,所以


 一棵树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8千克左右,一年节约19度电就相当于种了一颗大树;


 四台打印机不用时断电,就相当于种下两颗大树;


 调低2台电脑屏幕的亮度,就相当于种下三棵大树。


其实,实现低碳生活与提高市民生活水平之间,并不冲突。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减少个人碳足迹,早日实现“3060”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