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能源产业领航者 | /EN

iNews

「光谷地标」用数据说话的绿色建筑

INEW动态 2020-11-10 13:12:00

| 光谷地标马蹄莲




人类对能源的探索,指引着我们一路创新、不断向前。


在武汉市人民政府和华中科技大学的支持下,武汉新能源研究院开启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创新中心的伟大征程。


在能源革命的时代召唤下,新能源大楼拔地而起、向阳而生。武汉新能源研究院以强劲的态势奋力书写着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新能源大楼早在规划建设初期就备受关注,建筑群由“一花五叶一蓓蕾”组成,其设计灵感来源于盛开的马蹄莲,占地165亩,建筑面积达6.8万平方米,是目前为止国内最大的绿色仿生建筑。


新能源大楼主塔楼采用了风、光、水、储多能互补供能模式,引入风力发电、太阳能与建筑物一体化、冷辐射置换通风系统、变风量系统、自然采光、中水回用等11项先进节能环保技术,以优质的室内健康舒适指数和新能源应用、低碳节能、能源再生方面的实践,获得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三星奖和英国BREEAM体系认证


| 用数据说话的绿色建筑



图 | 新能源研究院能源互联网工程中心


研究院区域综合能源服务团队的工作人员选取新能源大楼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的数据,基于《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通过设置的能耗分项计量系统,对新能源大楼的变配电、空调、照明、电梯、信息、可再生能源、雨水回收等系统进行能源审计可以发现:


1.近四成能源供给源于清洁能源

大楼全年能源供给仅62%来源于电网,14%由大楼光伏发电系统供给,24%经能源站由燃机供给。楼顶“花盘”配置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超30万kWh,可满足建筑全年公共照明负荷,实现CO2减排量超过290吨/年。系统平均日照利用小时数为2.83小时,远高于湖北地区的平均日照利用小时数2.57小时,是非常典型的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示范建筑



图 |大型风光互补与建筑一体化系统


2.节能效果显著,远低行业标准

大楼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和水耗分别为12.22 kgce/(㎡·a)和0.367m³/(㎡·a),低于国管局平均能耗21.15kgce/(㎡·a)和水耗4m³/(㎡·a)。大楼引入的风力发电、光伏建筑一体化、光导照明、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等技术,形成源-网-荷-储多能互补系统,有效的改善能源供给结构,提高能源综合效率;“花盘”配置的中水回收装置,每年可收集雨水4800吨,用于洗车、冲厕、灌溉等非生活用水,占塔楼总用水量的31%。



图 | 雨水回收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


3.空调节能三板斧,能耗远低于一般公共建筑

大楼空调能耗仅为建筑物能耗的30.59%,远低于一般公共建筑的55%。大楼特殊的造型结构、“零能耗”新风系统和分布式能源站能热供给三项措施有效降低了大楼的整体能耗。大楼上大下小的伞型结构有效降低了大楼的太阳直射时间;大楼中央配置的9㎡热塔,实现了大楼的零能耗换气;经研究院区域综合能源服务团队改进的中央空调节能系统,有效实现了机组的自适应条件,降低了机组能耗。



图 | 自然通风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


持续迭代 · 技术引领


武汉新能源研究院持续开展新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为新能源大楼增添新的风采。


研究院自主开发了新能源大楼综合能源管理平台,贯彻“人性化运行与科学管理”的理念,实现公共照明能耗(占整体能耗26.81%)和办公能耗(占整体能耗16.47%)的显著降低。


即将开工建设的深层地岩热泵示范和光热建筑一体化(BIPT)示范可以为大楼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热力,将大楼可再生能源供给占比由14%提升至38%。


随着光谷的飞速发展,这朵代表着卓越、希望和繁荣的马蹄莲俨然已成为光谷的新地标,开在每一个向阳而生的光谷人心中。


区域综合能源服务团队


研究院在成立之初,依托华中科技大学优势学科和专家群体,汇聚了一批具有科研实力和丰富工程经验的团队。


团队致力于解决用户侧的新能源接入与运维问题,立志成为区域综合能源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针对大型建筑、工业企业、科技园区和学校等目标客户,已形成了以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和高校用能安全集成管理系统为代表的区域综合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团队秉承“以用户为中心创造价值”的运营理念,为用户提供能源平台实施、节能设备更换、节能控制集成和可再生能源接入等多种技术服务。